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吗?政治经济学的回答(二)

时间:2023-08-23 15:51:05来源 : 个人图书馆-昵称21405352


(资料图片)

三、所谓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前文说到,7月的社会前文说到,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建立在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的减少基础之上。把国内生产总值区分为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是一种事后的划分,是把整体区分为三个部分,而不是三个部分综合成为一个整体。这里有一个先后的逻辑顺序。不能根据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的占比,来判断这三者如何拉动国内生产总值,进而判断哪一项更重要、或者成为主要动力。实际上,由于经济现象的错综复杂、生产经营消费投资进出口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尽管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比较稳定的,但是这三个部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的变化是剧烈的。从2020年第一季度至今的14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和累计的增速,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有较大幅度的变动,但是总体上保持低速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在2021年的第一和第二季度出现大幅度上涨,但是所谓的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则保持平稳。而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下降到了低点后低速运行,所谓的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则开始大幅度上下波动。如果是所谓的三大需求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下降之际(2022年第四季度),资本形成总额上升对冲了最终消费支出下降给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反之,也无法说明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下降之际(2023年第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上升对冲了负面影响。更加无法说明,为什么2022年第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严重下降为负数,净出口却崛起对冲了负面影响。我们国家早已经不是计划经济,即使是计划经济,也不可能有如此及时和准确的操作。可以把一个人划为头、躯干、四肢,但绝不能说头、躯干和四肢凑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人。四、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所谓三大需求,其中统计局不公布季度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的数据,只有年度的数据。从年度数字来看,10年来每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与存货变动的比值,也是上下起伏不定,从最低的22.3倍(2014年)到最高的99.9倍(2019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非常重要。不考虑存货和净出口,在一个简单的封闭经济体系中,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只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作为消费品在当期消费掉,二是作为固定资产投入生产之中去。全部产品都用于消费是不可能的,这不但意味着产能不会扩大,而且随着现有的固定资产的消耗,产能会逐渐萎缩乃至消失。产能消失之后,人类社会也就不复存在。全部产品都成为固定资产也是不可能的,没有消费人类社会同样不复存在。所以最终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总额之间要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为了人类社会持续存在,为了生产力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是衡量一个社会的全部最终产品有多少用于保障未来生产的重要指标。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都是事后的划分,是结果。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是产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前提。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曾经非常高。在21世纪到前十年,动辄在20%以上。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2022年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1%,20年来排在倒数第三,仅高于2020年(倒数第一)和2021年(倒数第二)。不过2009年以来、特别是新常态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快速下降是既定事实,2015年以后均低于10%。202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2022年更低。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越来越低,新形成的产能增长得也越来越慢,未来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越来越慢。特别是连续多年的低投资,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因为随着固定资产的消耗和废弃,即使未来有了好的形势和机遇,也没有足够的产能随时调动起来。不形成新的生产力,也就没有收入的增长。居民收入不增加,社会消费就不可能持续增加。投资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可以简单化为“以消费为主就是好”这种错误的观念,而是即有矛盾(一定时期内或者比例失调)又相辅相成(长期来看或者比例适当)的关系。(未完待续)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